江蘇方管分析馬鋼大數據攻克高爐“癌癥”“與其被動充當高爐救火隊長,我更愿意當好高爐全天候的保姆。”馬鋼三鐵總廠廠長丁暉說,高爐運行失常,被煉鐵行業稱為“管理之癌”。經濟損失倒逼出我國鋼鐵行業第一個高爐大數據體檢運行模式。據馬鋼集團高管介紹,2007年至2014年,馬鋼9座高爐平均每年失常4.5次,鐵產量損失210萬噸。每次高爐運行失常,動輒造成數以千萬元的損失。而且,鐵水質量直接影響后續多個工藝環節的品質保障,衍生損失更是難以計數。馬鋼股份公司總經理錢海帆說,從2014年5月開始,馬鋼首次提出高爐大數據日體檢理念,將歷史數據帶入現行體檢評分表中測試,經過一年多摸索,馬鋼確定了48個指標,分不同的權重,反復校驗和調整操作參數,初步摸到了爐內狀況與數據變化的對應關系,建立了我國鋼鐵行業第一個高爐日體檢運行模式。迄今為止,這一模式已保證馬鋼全部九座高爐穩定順行43個月,創造了鋼鐵行業的新標桿。B號高爐爐長聶毅說,作為爐長,每當高爐運行失常,忙得焦頭爛額,被稱為“救火隊”。現在,一天24小時對高爐數據監測,時刻關注高爐的數據變化,當某指標偏離了正常范圍,就像高爐感冒或者腸胃不適,必須要趕緊找出病因,力爭將高爐失常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,猶如保姆照顧孩子般細致,現在工人們打趣地稱之為“保姆式”服務。以制度建設、技術進步、管理創新為切入點,馬鋼優化生產組織、細化過程控制,保持了高爐連續穩定運行的勢頭,通過降本增效和技術攻關,助推各項生產指標進入全國同類型高爐第一梯隊,其中關鍵指標已名列前茅,為馬鋼公司提質增效和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。截止到5月21日,馬鋼公司的A、B兩座高爐,分別連續穩定運行1523天和1513天。